{:tw}父母這樣做小孩注定窮!7歲就注定!{:}{:en}Parents do this and the child is doomed to be poor{:}

作為人類,我們天生就會吸收不同的信息來塑造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但實際上,我們每天都被這些信息灌輸為繼續保持貧窮的狀態,而自己卻什麼都不知道。很多人都會單純地認為一個人能否成功發達出於他的努力程度,但如果你只是這樣想的話,其實有很大程度的誤導成分。
實際上,我們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們出生後頭七年的影響。這個階段是我們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我們學習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接受到的信息是負面的,那麼我們會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未來陷入貧窮的狀態。

內容目錄
通往財富的陷阱
外面有很多金融大師常常會告訴你買什麼東西會讓你發達,投資什麼會讓你發達,甚至有些人會說心態決定一切。這些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往往沒有告訴你令你貧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在這個視頻中,我們會科學地分析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安排成為貧窮的階級,以及我們每天都被灌輸為繼續保持貧窮狀態的信息。除此之外,我也會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擺脫這些貧窮狀態的束縛,更容易地累積財富,實現財務自由。
改變心態固然重要,但這並不足夠。在我們擺脫貧窮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先意識到我們每天都被灌輸這些貧窮狀態的信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
在觀看本視頻之前,請記得點贊和訂閱,訂閱的時候別忘了點擊鈴鐺。我會努力為你們帶來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幫助你們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七歲成就一生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接受到來自不同層面的灌輸信息,這些信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首先是個人層面的灌輸,也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亞里士多德在超過2300年前就說過,一個小於七歲的小孩子日後的成就就取決於他的家庭環境。而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Bruce Lipton在遺傳學的研究中用科學證明了這句話是真的。他的研究證明,人生中大約有95%的思想行為都是在七歲之前就已經形成的,而這些早期形成的信念和價值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身為人類,我們出生後就要通過吸收信息來學習,而在幼儿期最常出現的一個腦波狀態叫Theta,這個狀態下大腦的活動受到的限制較少,使得小孩子更容易吸收外界的信息,增加了他們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更容易學習。而在七歲之前,我們的大腦處於programming的時期,每天從我們的父母身上吸收到的信息,例如他們的處事方式、金錢價值觀以及你在他們面前的價值等,都會植入我們的大腦,成為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影響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項決定。 Lipton將這些影響稱為潛意識行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財務決策能力。

學校是為了工廠勞動力
第二個方面是社會層面的灌輸信息,主要來自教育制度。無論你在大學是否主修金融會計,如果問有多少人曾經在學校裡學過財務或者理財知識,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說是。現代教育制度是基於200年前德國發生的一些歷史變化而建立的。當時世界的工業革命剛剛開始,工廠或生產線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為了保障足夠的人力,德國於1821年成立了第一間工廠學校,目的是為這些工人灌輸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和態度,希望他們有動力去工廠工作。這些工廠學校不僅教育工人,還培養他們的下一代,整個模式都是以工作為主,培訓實際技能和理論知識,培養新一代有技能的工人。德國的工廠學校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開端,也成為現代教育制度的模板。
由於這些學校教育是為工作而設,所以在學校裡學到的關於金錢制度的知識僅限於“錢很重要,所以我要努力工作”。學校從來沒有教過我們為什麼有錢人交更少的稅,信貸是財務的一種,會計表上的資產和負債意味著什麼,現金流是什麼,如何經營生意,以及只要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因為整個學校教育系統並非設計成培育有錢人,而是讓你繼續參與社會的不同勞動力,即工作。這並不是說工作是錯誤的,也不是叫你不上班不打工,而是財務知識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即使你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你也必須知道什麼是財務,什麼是錢,因為這是影響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而,數百年過去了,我們的學校仍未普及這些重要的財務知識,那麼這些原因又是什麼呢?
教育制度的運作方式受到歷史、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過去的200年中,世界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革和轉型,這些變革和轉型對教育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為社會提供一個有競爭力的勞動力,而財務知識並不是這個目標的重點。此外,教育制度也受到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影響,政府對教育投資的優先級可能在不同時間發生變化。在某些情況下,政府可能認為培養具有財務知識的公民並不是他們的優先任務。此外,教育制度也受到教育者的影響,他們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可能導致財務知識的缺失。
總之,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受到多種層面的灌輸,包括個人層面和社會層面。教育制度應該更加註重財務知識的教育,以幫助每個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財務,而政府也應該在教育投資中增加對財務知識的重視。
財務知識的重要性
貧窮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匱乏,還包括思想上的貧窮。這種思想貧窮往往是代際傳承的結果,因為在這個家庭中,父母並沒有接受過正確的財務教育。這種思想貧窮不僅影響了這個家庭,也影響了整個社會。這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製度和政策都會對貧窮產生影響,例如在現在這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社會宣揚消費主義並鼓勵人們去借錢消費,這會導致人們的財務狀況更加困難。而政府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會導致通貨膨脹,進而影響人們手頭上的錢的價值。對於一些貧窮的國家來說,缺乏公共社會福利政策也是持續貧窮的原因之一。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教育來改善我們的財務狀況。當我們在學校中沒有獲得正確的財務知識時,我們可以向我們的原生父母尋求幫助。雖然他們可能也沒有接受過財務教育,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我們一起學習,共同形成正確的財務觀念。這樣,我們就可以打破代際傳承的貧窮思維,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再受困於貧窮。
潛意識和成就的關聯
此外,我們需要注意到潛意識行為對我們行為和成就的影響。雖然我們的大腦每天會處理大約6萬件的想法,但是其中80%的想法都是傾向消極的,而其中的95%還是跟前一天一模一樣的想法。如果我們在七歲前沒有接受到正面的潛意識教育,我們的潛意識行為就會更容易傾向於消極的方向,從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成就和財富。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培養正面的潛意識,讓它成為我們的行為和思想的指引。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應對人生中的挑戰,實現我們的目標。
最後,我們需要注意到潛意識行為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Nocebo Effect,即反安慰劑效應。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會死,那麼我們的思想就會殺死我們。因此,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積極的思想和態度,讓自己的潛意識行為成為我們的助力而不是障礙。
我們的潛意識行為是在七歲之前被父母或者照顧者所影響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個時期所植入的思想決定的。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我們需要重新植入正面的潛意識行為。
練習正向思考
Dr. Lipton提出了一種方法,就是將一個有意識的行為重新植入我們的大腦中,成為潛意識的行為,從而重新編程我們的大腦。這個方法的第一步是意識到潛意識行為的成因,也就是我們的潛意識行為是在七歲之前被植入的。第二步就是通過重複練習來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就像學習駕車或者ABC那樣,要反复練習直到記住。這個方法被稱為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就是假裝自己已經擁有所需的品質或行為,一直重複練習直到成為自己的習慣。
這個方法的核心是重複練習,通過不斷重複練習來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從而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因為所有的改變都是由一個習慣開始的。習慣就等於知識,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需要知道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彌補在學校教育機制中的不足之處。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我們需要通過意識到潛意識行為的成因和重複練習來重新植入正面的潛意識行為。這不僅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和挑戰。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意識到我們潛意識行為的成因,並提供一種方法來重新植入正面的潛意識行為。通過重複練習,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從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迎接生活中的挑戰和變化。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繼續探索更多有趣和有意義的話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