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孩童每天用手機ipad過久,致發展遲緩轉數低

advertisements

每日花數小時玩手機,溝通及理解能力偏低

研究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及艾伯塔兒童醫院研究所(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進行。研究員追蹤2,400名兒童,由兒童母親填寫孩子發育情況及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問卷,發現2歲及3歲兒童每天平均花2.4及3.6小時在電子產品上,直至5歲入學後仍會花1.6小時注視電視或其他電子屏幕。

研究人員定期檢測受試兒童的腦部發育,結果顯示兒童愈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於1、2年後在溝通、解難及個人能力表現上愈差。

缺乏運動與社交阻礙腦部發展

研究指出,嬰兒出生至5歲階段,是培養腦部成長及活動能力的關鍵時期,如將太多時間花在無需交談、無肢體活動的電子產品上,會對兒童體能及腦部發展構成影響;使用螢幕時間過長,同時意味著睡眠及閱讀時間減少,兒童潛能難以發揮。兒童健康專家艾瑞克西格曼博士認為,兒童在2歲前不應接觸手機,即使在5歲入學之齡,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亦不應多於1小時。

*防藍光產品護眼產品

小孩倚賴手機,專家建議以獎勵代替沒收

衛生署曾於2017年針對小學生電腦及手機使用狀況展開調查,成功收集1,328份問卷,13.1%小學生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超過3小時,另外,77.5%受訪家長稱曾因子女使用電腦或手機問題而爭吵。調查同時發現本港兒童平均1歲已開始接觸智能電話,1歲半起使用平板電腦。專家建議,家長可以訂立使用規則,在合理範圍內使用智能用品,或者多利用親子活動、玩具等轉移小孩的注意力。

[su_posts template=”templates/teaser-loop.php” tax_term=”24″ order=”desc”]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度公布電子螢幕衛教指南,2歲下幼童不應接觸任何電子螢幕,2到5歲孩童每天最多限制在1小時內。過度使用3C產品已讓臨床上出現許多個案,1名年僅4歲的男童,每天長時間使用手機,近視飆破650度,某天喊著看不清楚,就診才發現視力已嚴重受損。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說,2年前,年僅4歲由於家長工作忙托給阿嬤帶,阿嬤為了讓男童乖乖吃飯,每天邊看邊吃,直到父母發現男童常說看不清楚,檢查才發現近視已經到了650度!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說,WHO公布指南前,我國的兒童衛教手冊中,也是給予同樣的建議,未滿二歲的幼童不建議接觸電子產品,2歲以上每天不要超過1小時,以確保視力發展,同時也倡議推動「護眼123」,每年帶孩子做1到2次的視力檢查、未滿2歲幼童不要使用電子螢幕、每天於戶外活動3小時,用眼別超過30分鐘,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