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歲育兒攻略-男孩篇

內容目錄
?第一階段(0-6歲)溫柔幼年
這段時期裡雖然父親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媽媽的寶寶。他們需要很多的愛和安全感。
?發展特點
男孩還是嬰兒時,他的需求和女孩沒有區別,他需要和一個撫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親密連接,這個撫育者往往是母親,母親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撫和擁抱。父親這時候會和孩子玩一些讓他興奮的遊戲,比如拋高,舉高,騎肩上等,這些是母親一般不會做的。
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開始慢慢出現,女孩子比男孩更會認臉,觸覺更敏銳。男孩子生長的更快,從2、3歲開始玩的時候會佔用更多空間,喜歡使用物品,喜歡把積木搭高,女孩子喜歡比較低的搭積木。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親是男孩的主要撫育者,他會把母親當作親密關係和愛的學習榜樣。如果母親溫柔但堅定地設定規矩,不是用打罵或羞辱的方式,他會接受這些規矩而且進步很快。他知道媽媽愛他。
如果母親喜歡教他說話,他大腦的語言能力會發展更快,讓他更愛和人交往。而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長大後的弱點。
如果母親經常情緒悲傷,對男孩缺乏關注,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變成容易悲傷難過。如果母親總是生氣,打罵他,他會迷惑母親是否愛他,缺乏安全感。所以母親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休息好,才能做好撫育孩子這項重要的工作。
母親應該接受男孩愛冒險的天性。當男孩捉了一隻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團東西時,母親應該感到驕傲和快樂,而不是催他洗手換衣服。父親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裝摔跤,同時是溫和的也照料他,給他讀書,在他生病時照顧他。
⚡需要注意
對於和母親分離,男孩會有更強的焦慮症,如果感覺被拋棄他更容易關閉內心。男孩在三歲前最好由家人照顧,班級很大的托兒所或幼兒園特別不適合小男孩。有分離焦慮症的男孩可能會在幼兒園表現的好動或者有攻擊性,大人們很可能會他貼標籤說他好動愛打人,而這個標籤可能會一直跟隨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顧或者在只有幾個孩子的小型托兒所照顧,男孩會適應更好,分離焦慮會降低。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過幼年期。男孩們最早需要學到是親密、信任、溫暖、快樂和友善。這些幼年時體驗到的感情會幫助他更平穩的度過容易衝動的青春期,平衡他愛冒險和愛競爭的天性。
?六歲之前男孩和女孩沒有根本的區別。母親可以是主要的撫育者,父親也可以。重要的是有一兩個關鍵的人愛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樣他會一生都有內在的安全感。
?第二個階段(6-14歲)學習男性
6歲左右男孩會有一個大轉變,他模仿超人、蝙蝠俠等男性英雄,喜歡揮槍舞棒,製造一大堆麻煩,開始很粘父親。得不到父親關懷的男孩出現行為問題,如打架、具有攻擊性、在學校不服管教
?父母的作用
1)母親:雖然男孩開始粘爸爸,但不意味著母親不重要了。能夠勇於面對內心情感,有愛心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際關係更加協調
如果母親為讓男孩堅強疏離他。孩子為壓抑悲傷,會關閉自己原本和母親相通的一面:愛意和溫柔,因為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親的回應。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往往人際關係僵硬。所以不論多大,母親們都可以多多擁抱他
2)父親:雖然這時男孩仍依戀媽媽,但他更專注於男性角色能給予他的東西。相比母親,他們更注意父親的話,更願意向父親學習
這個階段是父親影響兒子最寶貴的時機,父親應該花時間和兒子在一起,父親缺位的男孩只能在年長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學校中會有男孩小團體。沒有年長、值得尊敬的男性引導,這些同齡人的團體在混亂中探尋方向,接觸暴力、性早熟、吸煙等行為
父親需要扶持男孩成長,在人際、品格、家庭婚姻、價值等方面做兒子的模範,成為兒子和成年男性世界間的橋樑。
下面的方法可供工作繁忙的父親參考:
1.擠出時間。陪伴過於稀少,你很難成為好父親。你兒子在生活中出現了問題是你的責任。父親該拿出時間和兒子玩耍歡笑、教導兒子
2.表達你的感情。男孩子喜歡玩耍、摔跤,但你也能通過讀書、聊天、聽音樂等兒子建立感情聯繫,真誠誇讚孩子聰慧、努力或有創意
3.放鬆一點。不要出於壓力或責任感去和兒子在一起。選擇你們都喜歡的活動,不要把和親子時間變成學習時間,降低對兒子的壓力,和孩子一起體會體育運動、遠足、種植等活動的快樂
4.要做嚴父。有些父親喜歡做輕鬆的慈父,把難做的部分交給妻子。不僅做孩子的朋友,還要和妻子一起做養育和引導孩子的責任
⚡需要注意
6-14歲的男孩有幼儿期沒碰過的問題,如霸凌、歧視、同齡人帶來的性信息,父母要密切關注這些問題。學校受到霸凌的男孩不想上學、缺乏朋友、零花錢丟失等。同時男孩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儘早入學,其實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學才會和女孩旗鼓相當,比較自信學習適應學校生活
?男孩6-14歲是父親奠定男性基礎的寶貴時期,父親一定要擠出時間多關注兒子:散步、一起打球、拍拍肩膀告訴他真棒。這些美好的記憶會滋養男孩,伴隨他的成長
?男孩14歲到成年發展特點
1.思考。這段時間發育重心在於他的頭腦。青春期是男孩開始思考的年紀,他開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身邊的世界。青春期的男孩經常會說:“我父母總說他們支持我,但不讓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愛我爸爸,但他說話有種族歧視”、“我媽媽人很好,但她總讓別人左右她”……他開始有沉默獨處的時候,用來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義。父母這時要相信我們在他幼年莫定的基礎信任他。
2.多變。青春期男孩容易情緒化。為探索自我嘗試不同行為方式,可能會一時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時又憂鬱害羞。父母會很不喜歡他的一些言行,但只要記得一點,他的行為不是針對我們的,不是故意讓我們難堪生氣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這個世界,或者通過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們接納。
3.從否定到肯定。青春期發展兩個階段,13歲到16歲左右,男孩帶著美好的希望探索世界,期待發現真善美,但卻失望的發現醜陋、不公和人性的缺點,他們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態度,對事情的批判會毫不留情、犀利準確。青春期末尾,從希望破滅到接受現實,希望改變現實中的不公,開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這時男孩荷爾蒙會是幼年的800倍,身體飛速發育,打球跑步等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事情。所有的男孩這時都應該有體育活動,應該幫助他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雖然籃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內向一點的孩子可以練習游泳、摔跤等個體運動。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問題
這個階段,男孩的荷爾蒙和身體發育推動男孩進入成年人的角色,他們渴求更多精神層面的互動,希望能夠追隨激情和夢想。而我們的教育體制只給了男孩們更多的課業。那些讓父母恐懼的事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榮和實現英雄夢的途徑,他們看著廣漠的社會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隨的人
2.建立溝通的基礎
父母要做的不是關注男孩這時讓你煩惱的表面問題,如染髮、肥腿褲等。要透過這些表面,發現男孩內心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們抱怨的話裡,理解他們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總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著他其實需要你的支持和認可?“我恨你!”是否是表達他感到受傷?“我找什麼樣的女朋友不關你的事”是否意味著“我需要隱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過度養育
現代父母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成功,他們為孩子請昂貴的私教,送孩子參加各種特長班和比賽,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學裡推,幫助孩子選擇研究生學院,甚至幫助孩子投遞簡歷。這種保護不僅限制孩子成為獨立的人,還人為的把孩子的發展劃定了一個框框,限制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像力,甚至導致孩子抑鬱和焦慮。 2011年田納西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青春期孩子的抑鬱和焦慮比例和在監獄中的少年犯接近。這應該警醒我們過度關注的家長們
4.邁向成年
我們無論怎樣希望孩子避免犯錯,或在他們犯錯時候把他們扶起來讓他們重新振作,我們無法替代他們去感受悲傷、失望和痛苦。而不經過彎路和錯誤,男孩無法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獲得勇氣和堅持。我們能做的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機會,接受更多優秀的成年人輔導,邁向成年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年齡舉行小小的儀式,宣布他將成年,告訴他成年人的責任和對他的期許,討論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性、交友問題、飲酒等。另一重要部分是為他尋找一位或幾位領袖,比如一位體育教練、叔伯等
老師願意關注他成長、輔導引領他、給他提出挑戰、關心他不要犯致命錯誤,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結成領袖小組,爸爸們或者叔叔們會定期帶男孩們去遠足野營,分享成長的經驗,討論一些問題,回答男孩們的疑問,每一個男孩都會有一個男人代表他、捍衛他、提升他
?在14歲到成年的階段,男孩漸漸脫離家庭,渴望成為更好更獨立的人。我們父母要把視線超越上大學這個門檻,關注成年的真正意義,為他尋求可以輔導引領他的優秀成年人給他中立發展的空間和經驗